● 625 課程摘錄(二)王士豪‧彭傑 老師
● 講題:創作者的海外挑戰—以日本漫畫雜誌刊載為例
王士豪‧彭傑老師上課實況摘錄:
王老師首先介紹了一下三個人(加上皇宇老師)的成長經歷。王老師表示,在座的許多人可能跟我們有同樣的成長過程,那就是從小當阿宅。不過彭老師跟其他人有點不太一樣,他從小就愛畫分格漫畫而不是插畫,當上漫畫家也算是種陰錯陽差。
彭老師讀大學的那個時代,網路還不普遍,因此彭老師說他常覺得自己是最厲害的人。王老師說他會把彭老師介紹到日本去也是因為個性上的關係,彭老師是肉食系,進攻型的性格,具有強烈的自信。作家精神面上的養成或說是自我催眠還蠻重要的。
現在由於網路發達,不管是技巧還是實務上的資訊都可以找得到很多,這是以前所無法想像的。不過也因為知道的太多,所以在吃苦之前就會先避開,反而不會走上這條路。日本也有這種問題出現,越來越多人畫同人誌,畫的水準也越來越好,可是作家的精神強韌度卻偏低。
去年日本大概出了5300本漫畫,而賣得的好不到10%。現代的漫畫家比起過去,技術層面可能有過之,但精神層面反倒比以前更弱。很多人聽到漫畫界的環境很惡劣,有技術卻沒有覺悟,因此就無法待在業界。
王老師說他們絕對不鼓勵把一生都賭在漫畫上,要賭去賭彩券的機率還會比較高,但是做漫畫家的確需要一股傻勁。漫畫家不只需要技術,還需要各方面的整合能力,並且要能計算作品的銷售力。商業創作說到最後還是要以銷售量定勝負。
彭老師在讀研究所的時候開始在雜誌上連載漫畫,不過他那時候的畫風還很不穩定。一來是因為進入業界還沒有很久,二來其實是因為不知道要畫甚麼。這是大家一定會碰到的問題,也是非常重要的問題。
少年漫畫跟青年漫畫的差異性在那?有些人可能覺得少年漫畫很無聊,劇情很無理頭,可是少年的本質本來就應該要熱情奔放,氣氛要夠High。所以一個平均水準60分的人反而比較不適合漫畫這一行,因為「不好看」。
彭老師說他之前就搞不清楚這點,所以他有部作品就是畫面構成是青年漫的手法,劇情的推動方式卻是少年漫,就變成兩種風格再打架。後來他在畫一部青年漫短篇的時候,發現自己畫的很快樂,他才發現自己喜歡畫什麼。
自己適合畫什麼樣類型的漫畫是個會困擾畫漫畫的人一輩子的問題,只要你還沒找到答案,即使你已經是個職業漫畫家,仍然是一樣的。
好的商業漫畫家都是很會算計的,熱血的作品可以腐過去,但是腐的作品是熱血不回來的。男生就是不會去看一開始就是賣腐的作品。因此如果還不能確定作品的走向要如何的話,一般都會先從少年漫畫開始嘗試。
王老師也說了跟JUMP接觸的經驗。那時候發生了一個問題,就是分鏡的時候看起來很有魄力,但是實際完稿之後卻變得很普通。我想這是很多人都會碰到的問題,那就是平衡沒抓好。所以連續被JUMP退稿好幾次,這也是因為王道的少年漫畫是最難作的,所以要求也最嚴格。這段時間,彭老師把他的畫風打掉重練,有在畫畫的人就知道這點有多難,因為每個人畫畫都會有自己的慣性。
學員們觀摩講師帶來的資料,並熱心的詢問 |
這不是要大家都去畫美型人物,而是核心角色上能不能發揮出獨特的魅力出來,是非常重要的課題。如果你可以操作出幾對成功的宿敵(配對),那你就很有希望成功(笑)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